大學生消費行為分析報告(通用6篇)
也揭示了當代年輕人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和社會交往上的變化。通過對大學生消費情況的深入調查,發(fā)現(xiàn)他們的消費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學習和休閑娛樂等領域。其中,線上購物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影響顯著改變了消費模式,也帶來了對理財意識的亟需提升。這份調查報告旨在全面分析這些消費趨勢,以期為高校的教育和學生的財務規(guī)劃提供參考。
在校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1篇
大學生的消費水平逐漸上升,消費行為呈現(xiàn)出多樣性與特點。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在校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引起了廣泛關注。大部分大學生的消費習慣相對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過度消費的現(xiàn)象,值得社會各界深入思考。
大學生的過度消費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種是“超前消費”
許多大學生為了追求潮流,提前享受生活,不惜借債來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進入大學后,在經濟上相對獨立的他們,容易受到各種消費誘惑。許多銀行推出專門面向大學生的優(yōu)惠信用卡,以吸引年輕人使用,這使得不少學生手中持有多張信用卡。在一些新聞報道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大學生因為無法償還信用卡債務而陷入困境,甚至不得不依靠兼職來償還,嚴重影響了學業(yè)和生活。這樣的高消費方式不僅滿足了短期的享受,卻無形中增加了未來的經濟負擔。
第二種是“炫耀消費”
此類消費行為源于大學生的虛榮心,許多人希望通過消費來展示自己的經濟實力。在校園中,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相聚一堂,部分家庭條件優(yōu)越的同學常常購買奢侈品,以此來彰顯身份。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奢侈品消費信息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雖然許多同學可能并不具備這樣的消費能力,但仍然抱著跟風的心理,頻頻掏出錢包,造成了不小的消費壓力。
第三種是“情緒性消費”
很多大學生在面臨學業(yè)壓力和生活瑣事時,選擇通過購物來緩解情緒。這種消費行為往往是出于對生活的不滿或自我安慰。由于大學課程的緊張,許多學生會選擇暴飲暴食或者購買新衣服來釋放壓力,久而久之,這種消費習慣會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還有可能影響到學業(yè)成績。還有部分學生因為身邊的同學紛紛購買新產品,迫于壓力而跟風消費,以至于在經濟上產生負擔。
在理解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復雜性時,我們應當理性分析其背后的心理因素。為了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學校的輔導員與相關人士應加強對學生的消費文化教育,引導他們理性消費,避免無效消費。只有樹立健康的消費觀念,才能推動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人生價值。
在校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2篇
一、問題的提出
通過對我們身邊大學生的消費行為進行觀察和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由于他們的年齡相對較小,且大多還未完全經濟獨立,他們在消費上表現(xiàn)出獨特的心理和行為特征。一方面,大學生的消費需求很旺盛,另一方面,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們的消費受到很多約束。由于消費觀念的超前與消費能力的滯后,他們的消費行為往往會受到影響。這一群體自然有其獨特的消費特點,同時也難以避免出現(xiàn)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習慣。為此,我們決定在同學中開展一次消費情況的調研,了解大學生的消費金額、消費去向以及消費的合理性,以便為改善消費情況提供參考。
二、問卷情況
本次問卷共發(fā)放96份,回收有效問卷92份。我們調查的對象主要是來自各地的大學生,包括廣東、北京、武漢等城市的大部分同學,尤其是在成都本地的學生,問卷發(fā)放基本實現(xiàn)了隨機選擇。
我們將對幾個具代表性的項進行詳細分析。
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
1、總消費額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大學生的消費額主要集中在600到800元之間。對于一個基本上以消費為主的群體而言,這一結果顯得相對合理。在600元以下和1000元以上的學生較少,其中600元以下的多來自農村,1000元以上的則多是城市學生。調查發(fā)現(xiàn),消費額受到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顯著,消費水平基本與家庭收入成正比,消費額也與學校所在的城市有所關系。同等家庭條件的學生,其在城市的消費普遍高于郊區(qū)學生,大約多出100到200元。
2、恩格爾系數(shù)
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飲食支出在400到500元之間的學生最多,飲食消費占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群體的恩格爾系數(shù)偏高。這可能是該群體的普遍特征。盡管這一點受到我們學校物價水平的影響,并且與個人的飲食習慣有關,但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市大學生的消費支出情況。
3、生活資金來源及家庭收入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0%的學生主要靠父母或家庭提供生活費用,這是現(xiàn)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現(xiàn)象。與國外大學生相比,我們的獨立意識顯然較弱,這值得反思。雖然有許多社會原因難以改變,但不少人卻認為這種依賴是理所當然的。即使是一些兼職工作并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也僅僅是增加社會經驗,從中可以看出大家在經濟獨立意識上的缺乏。
4、課外兼職情況
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都有兼職的意向,但實際上僅有約60%的學生有兼職經歷。打工的目的各異,其中增加社會經驗的比例最高,以掙錢為目的的多為低收入家庭的學生。這表明大部分同學并不是出于經濟原因去打工,而是為了豐富社會經驗。這也反映出他們普遍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好,能夠應對日常支出。
5、戀愛支出情況
在大學生中,戀愛現(xiàn)象普遍,但由于理工科院校男女比例失調,因此戀愛的比例相對較低。其他綜合性大學的調查結果顯示,戀愛雙方的家庭條件普遍較好,尤其是男方表現(xiàn)更為突出。戀愛后雙方的消費普遍增加,男方的支出往往高于女方。
6、消費心理分析
令人欣慰的是,大學生的消費總體上較為理性,63%的學生在消費時首先考慮質量,其次是價格,關注品牌和潮流的人不到10%,且其中大部分是家庭富裕的學生。這說明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較為理性。
7、理財意識和能力
調查結果表明,7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消費不合理,但大家卻沒有采取措施來改變。這反映出大學生在理財能力上的不足。
四、進一步思考
綜合以上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正處于一個經濟高速發(fā)展的時代,面對多元化的消費環(huán)境,他們的消費行為和心理表現(xiàn)出明顯的共同特征。
1、理性消費成為主流
價格、質量和品牌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調查顯示,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最先考慮價格和質量。相比之下,依賴家庭給予的經濟支持使得他們的可支配收入有限,因此在消費時充滿憐惜與謹慎。雖然大多數(shù)學生在意識上向往品位和質量,但在實際操作中依舊保持理性。
2、消費結構中的不合理因素,女性表現(xiàn)尤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構成中以生活費用和學習用品為主,而飲食似乎特別重要。根據(jù)我們的調查,許多女生的飲食費用相對較低,她們往往為了保持身材或是減少支出而選擇不吃宜營養(yǎng)的食物。男生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表示飲食費用在合理區(qū)間內。大多數(shù)學生并未認真關注自己的飲食結構。
3、戀愛情緒支出過高
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戀愛的大學生每月額外支出在100至200元左右,最高的甚至達到500元。他們承認戀愛需要物質投入,難以把控消費的度。傳統(tǒng)的戀愛費用由男方承擔的觀念正在逐漸淡化,現(xiàn)今的男方和女方都在經濟上貢獻各自的力量。
4、獨立意識較弱,儲蓄意識淡薄
調查顯示,有近四成學生未曾嘗試過兼職,即使有兼職經歷的同學也多是為了體驗和零花錢,而非減輕家庭經濟壓力。這與發(fā)達國家青少年普遍追求經濟獨立形成鮮明對比。顯然,我們需要從中思考如何增強大學生的經濟獨立意識。
五、結論與建議
基于上述分析,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處于一個逐漸成長的階段。他們在質量、價格等因素中,注重品牌和情緒的影響,表現(xiàn)出理性與感性的交織。為此,我們對大學生在消費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增強獨立意識,提升理財能力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獨立理財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理財不僅僅是算賬,更需要理性的思考與規(guī)劃。我們應鼓勵大學生培養(yǎng)理財意識,增加對金錢的理解和管理能力。
2、克服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難以避免的,我們需要認真應對,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明確生活的定位。適度的競爭是有必要的,但不應在所有事情上都追求勝過他人。
3、倡導良好的消費觀念
良好的消費風氣不僅僅是個人素質的體現(xiàn),也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創(chuàng)建各種活動,提高大學生的消費意識,將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
在校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3篇
在大學生作為一個獨特的群體,正值他們求學的最后階段,而在校園生活中,他們的消費習慣也逐漸形成獨特的風格。最近,某研究機構對在校大學生的消費情況進行了為期幾個月的調查,結果將于即將召開的大學生消費高峰論壇上分享。此次調查覆蓋了多所高校,參與人數(shù)超過1.5萬,主要通過線上問卷的方式收集數(shù)據(jù),并配有視頻及錄音以確保結果的真實性。
數(shù)據(jù)揭示整容欲望
整容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許多年輕人愿意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自我形象。調查顯示,超過40%的大學生曾考慮過整容,甚至有些外貌條件優(yōu)越的同學也在其中?!拔移鋵崒ψ约旱臉用策€算滿意,但眼皮略顯浮腫,讓我看起來有些疲憊,因此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去割雙眼皮?!痹颇夏掣咝5囊幻缡钦f。除了眼部整形,皮膚美容、祛斑祛痘等需求也較為普遍,尤其是在男生中,27%的受訪者表示對祛痘有強烈的意愿。
整容與就業(yè)的關聯(lián)
隨著高校畢業(yè)生人數(shù)逐年增加,大學生在求職時面臨著更大的競爭壓力。一些學生希望通過整容提升外在形象,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心理專家指出,“大學生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期,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內在素質,而不應該僅依賴外貌的修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增強自信才是長久之計?!?/p>
在校學車:駕照成為就業(yè)新標準
如今,駕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視為“第二文憑”,在就業(yè)市場上形成了一種新的競爭優(yōu)勢。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81%希望在校期間獲取駕照的學生中,很多人認為這可以提升自己的就業(yè)前景。對于尚未考取駕照的學生,部分人表示因時間不足而擱置,另一些人則認為沒有車就不需要考駕照。很多學生希望能有分期付款的選項,以降低經濟負擔。
蘋果與國貨:消費選擇趨勢
在手機品牌的消費偏好中,蘋果依舊是大學生的首選,占比超過20%;而國產品牌如小米和OPPO也不甘落后,分別占據(jù)了相當?shù)氖袌龇蓊~。學生們在選擇手機時,往往會考慮品牌的科技實力和性價比。例如,某技術專業(yè)的男生表示他偏愛小米,因為其性能優(yōu)越,可以滿足自己的使用需求。而很多女生則傾向于選擇操作簡單的蘋果手機。
線上與線下:購機渠道的選擇
調查結果顯示,盡管電商發(fā)展迅速,但大部分大學生仍然偏愛在實體店購機。他們普遍認為線下購買更為靠譜,因為可以現(xiàn)場查看商品的真實情況。一名學生直言,“我不太了解手機,網上的翻新機讓我心里沒底,所以只在實體店買?!?/p>
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與消費方式正在悄然變化,他們在選擇產品時更加理性,注重性價比與品牌價值,希望未來能有更好的消費體驗。
在校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4篇
本次調查旨在深入分析在校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尤其是經濟條件較為困難的學生群體。通過了解他們的消費狀況,目標是挖掘潛在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存在明顯的貧富差距,隨著“娛樂消費”、“通訊費用”及“戀愛支出”的逐漸增加,消費結構日趨多元化,而學生的理財與儲蓄觀念依然較為欠缺。應該營造良好的消費環(huán)境,引導大學生合理規(guī)劃消費,增強理財意識,并重視精神消費,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念。
表面上看,消費似乎是個人行為,但從更深層的角度而言,消費心理、消費意圖、消費意識和消費傾向都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在這一意義上,校園內出現(xiàn)的不良消費行為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不容小覷。它不僅增加了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影響了親子關系,還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校園的人際關系,進而對正常的教學秩序產生影響。對學生個人而言,這一階段形成的消費觀念將深刻影響其未來的消費行為,并與其人生觀、價值觀、及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息息相關。正視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消費問題顯得尤為緊迫。
本調查的主要目標是分析在校大學生,尤其是經濟困難學生的消費行為,了解他們當前的消費現(xiàn)狀,進而挖掘潛在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以促進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筆者對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南農業(yè)大學、汕頭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廣東商學院、廣東工業(yè)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qū)等多所全國招生的高校學生進行了隨機匿名問卷調查和訪談。本次調查共涉及320名學生,平均年齡為20.8歲。
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為根據(jù)大學生消費情況自主設計,經預試和多次修訂后形成,主要以選擇題形式呈現(xiàn)。本次共發(fā)放問卷145份,回收有效問卷138份。
通過網絡問卷調查,利用QQ、電子郵件和留言板等方式,讓各大高校部分學生進行網上答卷。本次網絡調查共收集到110份數(shù)據(jù),確保問卷隨機發(fā)放。
采取一對一訪談或座談會形式,以進一步了解被調查者的消費心理與價值取向。此次訪談隨機選擇了愿意參與的65名學生,三種形式相輔相成,使我們的研究更具客觀性。
3、資料處理:所有原始數(shù)據(jù)均通過Excel進行分析和統(tǒng)計。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月消費總額存在貧富差距。
大學生的月消費總額主要集中在350元到800元之間,少于350元或超過1200元的極端情況較少。而經濟困難學生的消費額多集中在350元以下,與普通學生的生活標準和消費能力差距明顯。
2、飲食開支占比較大。
無論是經濟困難的學生還是普通學生,飲食開支均占據(jù)消費總額的重要部分,符合健康的消費結構。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中涌現(xiàn)出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趨勢,這一方面的支出雖不算高,但也成為大學生消費增加的一個原因,顯示了大學生在社交方面的消費需求。
3、通訊費用偏高。
調查中,手機的擁有率達92%,其中70%的經濟困難學生也擁有手機。大部分同學的月手機費用集中在50元到100元之間,經濟困難學生的費用通常能控制在50元以下。值得注意的是,還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50元以上。
4、“娛樂消費”和“戀愛支出”逐漸增多。
隨著旅游消費觀念的普及,大學生在這方面的開支逐漸上升。調查顯示,大學生平均每年會進行兩次旅行,通常是以集體或小團體的形式出行。調查中有30%的學生在戀愛,他們每月的戀愛支出普遍在200元到350元之間。這種消費行為在當代大學生中愈發(fā)普遍,表明學生消費觀念逐漸活躍,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強烈,追求新潮,娛樂消費在整體消費中占據(jù)較大比重。
在校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5篇
在大學生的消費模式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隨著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消費意識及行為也發(fā)生了顯著的轉變。深入研究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探索其心理特征和消費導向,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一群體的消費行為。
一、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新趨勢及存在的挑戰(zhàn)
1、實用性是大學生消費的首要考量
在品牌與實用之間,許多學生更傾向于選擇實用的產品。在購物時,價格的合理性常常是學生們最先考慮的因素。在促銷活動中,折扣、贈品以及小禮物的提供也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
2、大學生熱衷于追求時尚消費
作為時尚的追隨者,大學生群體對新穎事物的接受度極高。他們希望能夠展現(xiàn)自己的獨特個性,特別是在服裝和化妝品的選擇上,68.3%的大學生表示他們更喜歡購買獨特風格的衣物,僅有31.7%的人認為舒適性是關鍵。時尚不再是奢侈品,僅次于價格和質量,成為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另外,80%的學生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愿意購買名牌產品,這反映了他們對高品質生活的渴望。
3、大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較高
知名品牌往往更容易獲得學生的認可。在手機和數(shù)碼產品領域,國外品牌占據(jù)主導地位,盡管國內品牌在特定領域逐漸嶄露頭角。在消費選擇中,大學生的真實體驗會影響他們的品牌忠誠度。調查顯示,近一半的學生在購物時首先考慮品牌因素,耐克、阿迪達斯等中高檔品牌在校園中尤為受歡迎。
4、大學生消費行為也存在非理性的一面
由于缺乏獨立的經濟來源,大學生的消費往往受到周圍環(huán)境和媒體的影響。他們的消費觀尚未成熟,理性消費能力不足,沖動消費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數(shù)據(jù)顯示,98.3%的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依賴于父母,月均消費在600元左右。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支出僅占總消費的30%,而在戀愛、社交、時尚消費上的花費則占據(jù)了大部分。手機、MP3和筆記本電腦已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其中超過90%的學生擁有手機,而大多數(shù)人則把電腦用于娛樂而非學習。
5、考證和留學消費成為新趨勢
除了傳統(tǒng)的英語四六級和計算機等級證書,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追求職業(yè)資格證如會計證、秘書證等。這些證書的培訓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雖然很多人只是為了跟風而去考證。留學也成為熱議的話題,許多學生和家庭在出國培訓和相關費用上投入大量資金。例如,一位同學分享了他為了出國留學而花費的詳細開支,包括雅思培訓等,前期準備費用就高達幾萬元。
二、影響大學生消費的幾個因素
1、家庭背景的影響
家庭的經濟狀況和消費觀念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起著重要作用。從調研中發(fā)現(xiàn),來自農村的學生在消費上多偏向于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城市學生則普遍較為寬裕,消費習慣更加多樣化。
2、集體環(huán)境的影響
大學生活中,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集體宿舍,個人的消費選擇往往會受到室友影響。例如,不喜歡的飲品,可能因為朋友的習慣而逐漸喜歡上。
3、社會文化的影響
雖然大學生與社會保持著一定距離,但其消費觀念仍會受到社會潮流的影響,尤其在服裝、化妝品等領域的消費上。
三、引導大學生樹立合理消費觀的建議
家庭應營造良好的消費環(huán)境。家長的消費行為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給予孩子一定的消費自主權時,也要注重引導。學校應加強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提倡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并樹立良好的校風。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營造健康的消費環(huán)境,抵制不良消費行為,推動校園良好消費文化的建立。
在校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6篇
“如今在校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多樣化,花銷也隨之增加。網絡費用、購物開支、同學生日聚會、考證費用……這些都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痹谝淮侮P于大學生消費現(xiàn)狀的座談會上,一位同學如是說。
●超70%的學生每月消費在千元以上
●電子產品消費水平接近職場白領
●購書喜好明顯減退
●品牌意識成為女生消費主要考慮因素
●男生在戀愛中的花費占主要比例
那么,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水平究竟如何?根據(jù)最新調查,超過70%的學生每月日常消費在1000元以上,部分學生的消費水平更是攀升至更高,甚至超過了普通白領的消費水平。
大學生們是如何分配這筆費用的?調查顯示,戀愛、人際交往、考證和出國準備已成為大學生消費的主要項目。戀愛和社交費用占據(jù)了日常開支的很大一部分,而考證與出國相關的花費則是推動大學生消費水漲船高的新動力。
“生活必需品”消費僅占三成
飲食與服裝花費較少
本次調查主要面向大二和大三學生,共發(fā)放5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30份。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經濟來源以父母為主,月消費大多在1000元上下,消費水平算是適中。而與以往的“溫飽”消費相比,現(xiàn)在的學生在這一方面的開支僅占總消費的30%。購書消費更是低于5%,愛買書的學生日益減少。“學校里發(fā)的教材就已經看不過來了,誰還會主動去買專業(yè)書?再說,許多文學書、工具書在圖書館都有?!逼渲幸晃煌瑢W說道。
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消費
大學生支出與職場白領相當
調查發(fā)現(xiàn),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在學生中的普及率超過一半。77.36%的學生擁有手機,其中超過七成的學生使用中高檔手機。
56.6%的學生擁有電腦,尤其是新生,電腦幾乎成為了他們入學的必備品。然而,在這些擁有電腦的學生中,有58.5%選擇將其用于游戲和社交活動,僅26.4%的同學將電腦用于學習。
服裝和化妝品成為女生消費主力
品牌意識是首要考慮因素
對于大多數(shù)女生而言,服裝和化妝品的消費占據(jù)了日常開支的主要部分。將近一半的女同學在購物時把品牌視為首要考慮因素,而“耐克”、“艾格”、“ONLY”等中高檔品牌備受歡迎。
為了愛情甘愿舍棄“面包”的開支
戀愛開支成為男生的主要支出
戀愛消費始終是大學生消費的焦點,尤其是男生。有時為了維持戀愛關系,他們不得不節(jié)省其他開支。
“每月父母給我1000元,我的戀愛開支肯定要保證在700元左右。”大三的田錦生表示,“大學生的戀愛模式大部分是男生承擔主要費用,家里的生活費往往只能勉強維持,如果不夠,有時只能減少飲食。”據(jù)了解,這種情況在大學中普遍存在,甚至有同學為了迎合女友而花費數(shù)千元購買鮮花。
社交應酬消費有所上升
“同學聚餐100元,請社團干部吃飯200元……”大二的李旭在計算上個月的開銷時表示,交際和應酬的開支不可小覷。
記者在高教園區(qū)附近進行粗略調查發(fā)現(xiàn),周邊的餐飲店明顯增多,大多為中檔消費水平,一頓飯的花費通常超過100元。許多學生在請客時多選擇在這些地方進行,大家普遍感慨,校園里的社交費用與外界無異?!拔移鋵嵅惶敢庹埧停m然很費錢,但人情往來不可以忽視。”浙江工商大學的周丹抱怨道。
考證和出國成為消費的新增長點
隨著大學生對未來職業(yè)選擇的關注增加,考證和出國留學的費用也逐漸上升,成為新的消費亮點。
大三的王閩發(fā)現(xiàn),除了英語四、六級、計算機國家二級、省二級證書,其他職業(yè)資格考試如注冊會計師、律師資格證、秘書資格證等也在不斷增加?!盀榱藗淇迹瑓⒓友a習班的花費少則幾百,多則上千。不過,很多人其實只是跟風,并不是真正需要這些證書?!?/p>
隨著對出國留學的傾向頻繁上升,許多家庭開始投入巨額資金用于各種出國培訓項目。等待簽證的王惠算了一筆賬:“要出國,必須考GRE,我曾在新東方備考,學費、材料費、報名費等加起來,光半個月就要花費上萬,而后續(xù)的簽證和存檔費用,更是需要數(shù)萬元。”
大學生第一次嘗試自主消費
對消費的盲目性及其影響
對此,經濟學家指出,一些學生在消費中常常缺乏理性,多數(shù)同學只是在進入大學后才開始管理自己的財務,常常表現(xiàn)出盲目的消費行為?!皩W生在花錢方面往往沒有計劃,面對同學的消費行為容易出現(xiàn)跟風和攀比現(xiàn)象,往往在無形中增加了自我的壓力。”商學院的經濟學老師表示。
調查還發(fā)現(xiàn),只有少數(shù)學生認為自己是“理財專家”,大部分人只能做到“收支持平”,而7.5%的學生則屬于“月光族”,還有18.7%的人支出超出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