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德育工作現狀與發(fā)展策略調研報告【精選3篇】
在學校德育工作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基石,更是構建和諧校園氛圍的重要保障。本次調研報告深入探討了各級學校在德育工作中的實踐與挑戰(zhàn),發(fā)現德育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師生關系的和諧、以及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是提升德育成效的關鍵因素。通過對不同學校的案例分析,我們希望為未來的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學校德育工作調研報告 第1篇
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學校德育工作不斷向前發(fā)展,提高德育工作效能,我對我縣各學校的德育工作開展了調研,現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調研情況的匯總與分析:
(一)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成就及成功經驗
通過調研發(fā)現,我縣的學校德育工作整體表現較好,主要體現在:
1、學校領導普遍將德育工作置于重要位置,認識到德育是全面素質教育的核心。各校建立了健全的德育工作機制,制定了相關管理制度,主題班會、法律知識普及、安全教育和家長學校等活動定期進行,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圍。
2、大部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良好,日常行為規(guī)范、文明禮儀水平較高,具備一定的道德判斷能力和積極的價值觀,這反映出學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教育成果顯著。
3、家長的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家長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滿意度較高,并給予了積極的評價,這體現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二)當前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根源分析
1、在德育工作的認識與實踐上,部分學校存在“重視口頭,落實行動不力”的現象。盡管校領導對德育工作給予了關注,但由于缺乏明確的德育評價體系,整體工作往往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導致德育工作被邊緣化,缺少對新興德育工作問題的研究和探索。
2、德育工作形式化現象嚴重,往往只注重活動的開展而忽視了實際的教育效果,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導致德育效果不理想。
3、家庭教育在青春期問題上普遍薄弱,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家長對這一方面的關注不夠,能進行有效教育的家庭十分稀少,缺少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心靈關懷,學校相關課程也難以保證,導致學生在這一方面知識匱乏。
4、在部分學生中,不良行為依然存在,吸煙、打架、沉迷網絡等現象仍較為普遍,部分學生與社會不良人員交往密切。
5、網絡使用亟需加強引導。中小學生頻繁上網,但學校對網絡使用的引導明顯不足,學生之間分享不健康網站的現象屢見不鮮,個別學生沉迷于網吧,家長對此缺乏了解和干預,需要加強網絡道德教育。
6、手機的普遍使用對學生影響較大,學校禁令難以有效執(zhí)行,學生使用手機的主要目的與學習無關,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7、家庭及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不足,缺乏對學生情感與心理狀況的深入了解,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信任度降低,缺乏有效的互動,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
8、個別教師的職業(yè)道德亟待提升,雖然大部分教師表現良好,但仍有少數教師在課堂上不當行為,例如抽煙或使用手機,這些行為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了負面影響。
9、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往往過于關注學業(yè)成績,而忽視了德育,未能充分關注學生的人格發(fā)展與思想成長。
二、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改進與加強建議
1、要切實加強對德育工作的領導,建立系統(tǒng)性的德育評價機制。應明確德育工作的目標和標準,通過有效的考核和監(jiān)督機制,提升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確保德育工作落實到位。
2、改革傳統(tǒng)的德育模式,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將德育與實際生活結合,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德育活動中,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方式,提升德育效果。
3、加強體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在緊張的學習中,安排合理的體育鍛煉和心理健康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應對學業(yè)壓力,增強自我調節(jié)能力。
4、加強網絡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提升他們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網絡使用習慣。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組織各類文化活動,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服務社會的熱情,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學校德育工作調研報告 第2篇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切實加強我校的德育工作,依據縣教育局的部署,結合我校德育工作實際情況,學校專門成立了調研小組對德育工作進行了全面的調研。通過調研,我們了成功的經驗,并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現將調研結果匯報如下:
一、主要經驗和做法:
學校極為重視德育工作,明確了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作為育人的基本方針,深刻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下大力氣推動德育工作,主要的經驗和做法可以為“四個到位”,“五種教育”,“六個結合”?!八膫€到位”即
⒈領導到位。學校在校委會的領導下,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政教主任及德育相關成員為成員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建立了以年級組長、班主任和骨干教師為核心的德育工作團隊,實行“三級管理”制度,定期分析德育工作狀況,及時布置任務,并做好檢查和考核。
⒉計劃到位。學校依據中小學德育工作綱要及內容,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制定了詳細的德育工作計劃,確定德育活動系列。初一側重養(yǎng)成教育和傳統(tǒng)教育,明確了“做合格中學生”、“做時代小主人”的活動主題,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初二主要圍繞“五愛”教育開展,強調“邁好青春第一步”,“共青團在召喚”等主題;初三以理想與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為主,確定“做合格的畢業(yè)生”,“學校永在我心中”等主題,為學生畢業(yè)后向社會或升入更高學府打下堅實基礎。
⒊活動到位。一方面,常規(guī)訓練活動堅持不懈,如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中,通過國旗下講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另一方面,結合重大紀念活動和青少年的特征,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將教育融入活動中,如“舉行五四愛國演講”,“祖國在我心中知識競賽”,“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演講比賽以及清明節(jié)的革命烈士祭掃等。也在持之以恒地開展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的意識。
⒋評比到位。學校制定了詳細實用的德育量化評比標準,對德育活動進行過程管理,確保每一次活動都有布置、有記錄、有結果、有,防止走過場,追求表面化。
“五種教育”指教育內容方面:
一是加強紀律與安全教育,開展有效的管理育人工作,結合“平安校園”創(chuàng)建,舉辦學生遠離不健康網吧和精神毒品的知識競賽,凈化學生心靈。邀請派出所領導為學生講授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律觀念,提高他們懂法、守法的自覺性。
二是重視養(yǎng)成教育,開展教書育人活動,要求教師以身作則,嚴于律己,樹立良好榜樣,以身作則,引導學生。
三是誠信教育方面,開展“學雷鋒,樹新風”動員大會,各班紛紛組織“我是活雷鋒”,“雷鋒叔叔教我做人”等活動,從小事做起,做好事不低于一件,全校師生共同開展獻愛心活動。舉辦“用心靈呼喚誠信”演講比賽,號召教師和學生共同創(chuàng)建“誠信校園”,培養(yǎng)學生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
四是幫扶教育,關注弱勢群體,開展服務育人工作。學校認真排查困難學生,分析原因,對學困生和因經濟困難導致的貧困生采取相應措施,實施幫扶教育,落實學雜費減免政策,確保助學金和免費教科書的發(fā)放,通過家訪、家長座談會等方式,幫助他們重拾學習信心,積極投入到學習中。
“六個結合”即:
堅持直接教育與熏陶教育相結合,持久教育與階段性教育相結合,集體教育與個體教育相結合,外部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從而確保德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二、德育工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及問題
⒈德育工作中存在“說”和“做”不一致的問題,理論與實踐間的脫節(jié),往往表現為“重要在嘴上,行動上次要”。⒉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尚未完全建立,家庭和社會的負面環(huán)境對學校德育造成了影響。⒊仍存在重智輕德及德育和智育割裂的誤區(qū)。⒋德育課程資源較為匱乏,德育體系尚不完整。⒌德育教育手段較為單一,評價方式過于簡單,使得德育工作成為“雞肋”,缺乏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
三、幾點建議
第一、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德育管理模式,強化新課程背景下德育課程的研制與開發(fā)。
第二、加強德育教育的環(huán)境建設,提升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互聯(lián),形成立體化的教育環(huán)境。
第三、積極探索中小學德育相銜接的工作機制,建立切實可行的德育評價體系。
第四、增強德育工作的情感投入,促進學生從“要我接受教育”轉變?yōu)椤拔以敢饨邮芙逃薄?/p>
第五、注重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公民道德建設,爭做合格人才。
第六、提升校內外德育活動基地的建設,營造積極向上的德育氛圍,以抵制不良習氣和場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