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關懷與現狀調研報告(通用3篇)
隨著經濟發(fā)展,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日益突出。留守兒童因父母外出務工,多由祖輩監(jiān)護,導致其在教育、身心健康和安全方面面臨嚴峻挑戰(zhàn)。調查顯示,本縣中小學生中,留守兒童占16.8%,其中大部分學習成績較差,心理狀態(tài)不佳,缺乏親情關懷和良好行為習慣。教育資源匱乏、監(jiān)護人文化水平低、家庭與學校溝通不足等是主要原因。建議加強家庭教育意識、改善農村教育政策、完善寄宿制學校體系,以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關愛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1
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猛發(fā)展,農村的剩余勞動力紛紛涌向城市,形成了一股不可逆轉的潮流。在這一過程中,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獨特社會群體應運而生。由于他們的父母往往需要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缺乏父母的監(jiān)護和教育,使得他們的全面健康成長面臨嚴峻挑戰(zhàn)?!案舸逃眴栴}在留守兒童中尤為突出,致使這一群體在道德品德、學習成績和身心健康等方面遭遇諸多困擾。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和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近期,許昌縣教育部門組織人員深入到河街、艾莊等鄉(xiāng)鎮(zhèn)開展了一項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截至XX年6月,本縣共有中小學生76071人,其中留守兒童達12751人,占學生總數的16.8%;留守兒童中,女生5818人,占總數的45.6%,男生6933人,占54.4%。小學階段的留守兒童有9190人,占72%,在小學生中占17.2%;中學階段的留守兒童有3561人,占28%,在中學生中占15.8%。寄宿生6468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51%,非寄宿生6283人,占49%。父母中一方外出的有7398人,占58%;雙親均外出的有5353人,占42%。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學習教育問題突出。留守兒童面臨正常家庭教育缺失,監(jiān)護人因年齡、身體狀況及文化水平等原因,無法有效輔導和監(jiān)督孩子的學習。學校教育往往缺乏針對性,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心理健康和生活狀況關注不足。農村經濟發(fā)展相對滯后,教育經費緊缺,師資力量薄弱,教育設施較為落后。由于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溝通缺乏,導致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普遍低于正常家庭孩子。
(二) 身心健康發(fā)展存在缺陷。留守兒童的人格發(fā)展往往不健全,表現出內向孤僻或脾氣暴躁等問題。缺乏監(jiān)護的情況下,留守兒童往往養(yǎng)成自私任性、不受約束的性格。沒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使得一些留守兒童難以抵制不良誘惑,出現厭學、逃學或違法行為。農村醫(yī)療條件相對薄弱,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狀況普遍較差,營養(yǎng)不良問題嚴重。
(三) 良好行為習慣難以養(yǎng)成。調查發(fā)現,80%的留守兒童生活質量不高,缺乏規(guī)律,個人衛(wèi)生和文明禮儀等方面亟待規(guī)范。學習方式和方法也有待改進,很多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消極應對。身體鍛煉和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也亟需加強。
(四) 安全保護意識薄弱。由于學校與家庭之間安全防護意識缺失,留守兒童在自我保護方面能力不足,監(jiān)護人對安全問題的意識也相對淡薄,導致安全隱患時有發(fā)生。
三、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 從社會角度來看,大量農民工進城以及城鄉(xiāng)壁壘的存在是造成農村留守兒童現象的根本原因。隨著流動人口的不斷增加,家庭化流動趨勢愈發(fā)明顯。但由于城鄉(xiāng)二元結構、戶籍制度以及中考、高考等政策的限制,使得務工人員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從而導致了留守兒童的產生。
關愛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2
本課題所關注的“留守兒童”主要是指那些因父母外出務工而留在農村或城市的孩子。這些兒童往往無法與父母共同生活,通常與祖輩或其他親屬一起居住。我們這一研究致力于分析留守兒童的生活與教育現狀,關注他們在心理、家庭和學校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以便更深入地理解他們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zhàn)。
一、調查說明
(一)調查目的
當前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主要集中在他們的教育問題上。通過對留守兒童及農民工子女的生活和學習現狀進行調查,旨在發(fā)現這些兒童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以改善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
(二)調查內容
1.開展與留守兒童和農民工子女相關的教育活動。
2.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輔導服務。
3.具體調查內容包括:①了解留守兒童的物質與精神生活狀況;②評估他們的教育狀況,涵蓋學校、家庭與社會教育等;③調查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④收集留守兒童的內心想法。
(三)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我們設計了一份《關愛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調查問卷》,請留守兒童和農民工子女匿名填寫。共發(fā)放300份問卷,回收240份,回收率達80%。問卷涵蓋50個問題,調查對象男女比例為52:48,10歲以下兒童占30%,10歲以上占70%。
2.訪談法:通過面對面的交談,收集不同層次的人士對留守兒童問題的看法。
二、情況匯總
1.父母外出務工問題。在調查的對象中,70%的兒童為“父母同時外出打工”,15%為“僅父親外出”,10%為“僅母親外出”。其中,選擇“在縣城打工”的占15%,而選擇“跨縣或跨市打工”的占25%,選擇“跨省打工”的達60%。
2.監(jiān)管與照顧問題。關于監(jiān)護人的教育背景,60%的監(jiān)護人文化程度偏低,文盲或小學教育占到60%。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教育主要來源于自我摸索的占49.5%,通過長輩學習的僅占33%,而參加專門的教育培訓的僅占3%。調查中發(fā)現,約30%的監(jiān)護人很少主動與孩子交流,最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只有13%過問孩子的情感問題。由于監(jiān)護人缺乏重視,許多老師也認為留守兒童大多屬于“問題生”或“雙差生”,缺乏正確的引導,導致他們形成不良習慣,嚴重者甚至走上違法道路。在被調查者中,60%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20%與“親戚”,18%與“他人”,只有2%則是“獨自生活”。
3.心理狀態(tài)問題。大部分留守兒童性格相對內向,不善交際。在不開心時,他們往往會產生“想快點獨立”、“希望父母能安慰”等心理訴求,感到孤獨、被忽視,甚至有的孩子會產生想要離家出走的想法。調查顯示,孩子們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社會的關懷,希望能與父母進行更多的情感交流。調査結果中,有33%的人表示“非常擔心”父母在外工作安全,46%“稍有擔心”,19%“不擔心”。對于“你覺得自己優(yōu)秀嗎?”的問題,33%回答“我很棒”,54%認為“還好”,而11%則覺得“比別人差”。
4.學習狀況。從學習成績來看,留守兒童多處于中下游,只有15.9%的孩子學習優(yōu)秀,約35.9%良好,43.7%一般,4.4%較差。72.6%的孩子在遇到學習困難時首選老師輔導,僅18.7%選擇監(jiān)護人或兄弟姐妹。問卷中顯示,有31%經常復習,19%很少復習表示“沒時間”,36%偶爾復習,13%則表示“不喜歡復習”。
5.人際關系問題。調查顯示,“在學校朋友多嗎?”回答“有很多”的占41%,而“不是很多”的占47%,只有11%說“很少”或“沒有”。對于“是否害怕陌生人?”的問題,15%的人表示“喜歡害怕”,37%表示“不害怕”,而39%則是“不喜歡,且不害怕”。
關愛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3
調查時間:20xx年9月
調查地點:某縣城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因工作原因外出務工,家中未滿18歲的子女由他人監(jiān)護或無人照看的兒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速,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日益顯現。由于缺乏父母的監(jiān)護和關愛,留守兒童在安全、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問題愈加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一、背景介紹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某小學在校學生,年齡分布在6至12歲之間。該??倢W生人數為1286人,其中留守兒童231人。留守兒童中,男性占比53.6%(124人),女性占比46.4%(107人)。
二、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分析
1、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況:
根據調查數據,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隔代監(jiān)護型(占84.85%),即由祖輩進行照顧;二是親朋監(jiān)護型(占9.96%),即由親戚或朋友照看;三是自我監(jiān)護型(占5.19%),即無人監(jiān)護,孩子自行照顧自己。
2、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情況分析:留守兒童總數為231人,占全校學生的17.96%。其中,父母雙方均在外打工的占35.5%,父親外出打工的占52.3%,母親外出打工的占12.1%。由此可見,農村留守兒童群體依然較為龐大。
3、留守兒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數據顯示,選擇縣內打工的父母占30.4%,而在縣外打工的占69.6%。相對而言,父母多選擇在縣外務工。
4、打工父母回家頻率分析:在外工作的父母每年回家的頻率較低,63.2%的父母每年回家3至4次,30.6%的父母一年回家1至2次。頻率的低下使得他們與留守兒童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顯得尤為缺乏。
5、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分析:根據數據,有23.38%的留守兒童選擇寄宿或接受全托,24.24%的留守兒童與母親生活在一起,52.38%的留守兒童與祖輩共同生活。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兒童占比為32.03%,隔代撫養(yǎng)的則達63.20%。大部分留守兒童對目前生活狀況持肯定態(tài)度,5.19%的人認為生活“很好”,91.77%的留守兒童認為“一般”,僅有3.04%的人認為生活“不好”。
三、留守兒童面臨的主要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產生了負面影響。留守兒童在學習成績、智力發(fā)展、身體健康、思想品德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整體表現普遍低于其他兒童,存在的障礙與缺陷比例較高。具體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成績較差。部分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受到影響。一方面,陪伴在身邊的監(jiān)護人(如祖輩)往往缺乏教育支持;另一方面,留守兒童的父母因工作原因沒法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
2、放縱與自由。在父母長期外出工作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往往對他們的管理不夠嚴格,導致部分孩子在行為上表現出任性和反叛,缺乏合理的約束。
3、親情缺失。父母的缺席使得留守兒童缺乏親情的關懷,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和人際交往能力產生了消極影響。許多留守兒童與監(jiān)護人之間的情感聯系較弱,溝通也相對較少。
4、行為偏差。許多留守兒童的自律性較差,缺乏有效的約束,容易出現一些不良行為。調查中發(fā)現,部分留守兒童在校表現不佳,缺乏基本的道德觀念,甚至迷戀網絡游戲,影響身心健康。
5、安全隱患。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由于監(jiān)護人往往年齡偏大且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留守兒童面臨的意外傷害風險相對較高。
四、問題成因分析
1、教育政策的缺陷。當前教育政策未能很好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在戶籍政策方面,導致許多農民工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
2、經濟與教育的矛盾。農民工為了提高家庭經濟水平,往往選擇外出務工,這使得教育的問題被迫被放在次要地位。
3、家庭教育的缺失。外出務工的父母缺乏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教育,而監(jiān)護人又因文化水平有限,難以對孩子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持。
4、心理支持的不足。留守兒童在心理發(fā)展上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學校和社會的支持,但目前農村學校在心理教育方面的資源嚴重匱乏。
五、對策與建議
1、加強家庭教育意識。對農村家長進行教育,幫助他們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良好溝通。
2、政府應重視農村教育。應該在政策上為農民工子女提供更多支持,確保他們的受教育權利,提升教育質量。
3、完善寄宿學校制度。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為留守兒童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促進他們與同學間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