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教學課程安排與計劃3篇
學生國畫班教學計劃圍繞國畫技法訓練展開,核心在于審美教育,強調繪畫與欣賞的雙重重要性。課程設計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注重民族性與時代性,內容具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教學原則包括審美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適應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趣味性和因材施教。課堂結構設定認知、技能和情感目標,強調知識基礎與應用,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教學內容涵蓋國畫基礎知識、技法訓練和主題創(chuàng)作。具體安排包括各類花鳥、蟲魚和蔬果的繪畫技巧,確保學生在輕松氛圍中掌握技法并增強創(chuàng)造力。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推動學生的參與感與主動性,培養(yǎng)對國畫和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學生國畫班教學計劃 1篇
國畫教學體系圍繞技法訓練展開,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強調繪畫與欣賞的雙重重要性。我們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對國畫的熱愛與審美情趣。課程設計緊密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充分考慮生活實際,同時兼顧民族性與時代性,選擇具備思想性、知識性、實用性及趣味性的教學內容。
二、教學中遵循的原則
1、審美教育原則
美術教學將審美教育作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主線,通過對自然、生活及藝術之美的體驗與表現(xiàn),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
2、思想品德原則
教師在教學內容和形式中需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適應性原則
教學內容和方法應符合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發(fā)展特點,簡單易懂,循序漸進,以提高學生的國畫素養(yǎng)。
4、創(chuàng)造性原則
教學過程要充分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鼓勵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表現(xiàn)。
5、實踐性原則
教學應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教師的演示與學生的實踐操作相輔相成,全面調動學生的觀察、動手與思考能力。
6、趣味性原則
選擇具有兒童趣味的教學內容,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以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國畫的濃厚興趣。
7、因材施教原則
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個體差異,教學需兼顧全體學生,同時關注個別優(yōu)秀學生和學業(yè)相對滯后的學生,通過集體教學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實施。
三、教學過程中需關注的問題
1、教學中應重視知識的基礎性與應用性,幫助學生掌握必要且有價值的國畫技巧,同時體現(xiàn)民族文化及時代特征。
2、教學活動應將觀察、思考、討論、實踐、繪畫等環(huán)節(jié)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3、在教學方法上不宜過于強調嚴謹?shù)膫鹘y(tǒng)技法,以免束縛學生的自由發(fā)揮與個性發(fā)展。
四、每堂課的結構
1、每節(jié)課的目標應包括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及情感目標。認知目標可分為了解、理解和初步掌握三個層次。了解指對國畫常識的初步認識;理解指對所學知識的初步理解;初步掌握則是能在簡單的創(chuàng)作中運用所學。
技能目標分為練習和初步學會兩個階段。練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基本的技法訓練,而“初步學會”則表示能在實踐中獨立運用所學技能。
情感目標分為接受和初步具有兩個層次。接受指學生對課程中涉及的興趣和價值觀有認同的心理;初步具有則是通過學習,對國畫產生持久的興趣與情感。
2、課時安排應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3、課前準備分為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包括本課所需的特殊工具,如紙張、畫筆、顏料等基本用品。
五、詳細課時安排
與家長交流“孩子學習國畫的重要性” ……………………………………1課時
與學生討論“為何要學習繪畫” ………………………………………1課時
國畫基礎知識 …………………………………………………………2課時
國畫工具介紹 …………………………………………………………2課時
國畫基本技法 …………………………………………………………2課時
國畫構圖技巧 …………………………………………………………2課時
國畫主題創(chuàng)作——梅花 …………………………………………2課時
國畫主題創(chuàng)作——蘭花 …………………………………………2課時
國畫主題創(chuàng)作——竹子 …………………………………………2課時
國畫主題創(chuàng)作——菊花 …………………………………………2課時
國畫主題創(chuàng)作——紫藤 …………………………………………2課時
國畫主題創(chuàng)作——蔬菜 …………………………………………2課時
國畫主題創(chuàng)作——葡萄 …………………………………………2課時
國畫主題創(chuàng)作——蟲子 …………………………………………2課時
國畫主題創(chuàng)作——魚 …………………………………………2課時
國畫主題創(chuàng)作——鳥 …………………………………………4課時
國畫綜合創(chuàng)作 …………………………………………………4課時
學生國畫班教學計劃 2篇
國畫教學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國畫的熱愛和興趣至關重要。從小開始,讓學生感受國畫的魅力,對于弘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然而,國畫中獨特的“程式”如山水、石頭以及樹木的各種表現(xiàn)手法,使得學習變得相對困難。對于小學生而言,過于嚴謹?shù)膫鹘y(tǒng)技法不僅使學習變得枯燥乏味,還會增加他們的學習壓力。國畫的教學方法需要更具靈活性,采用現(xiàn)代的評估理念,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受到國畫的魅力,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達欲望。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制定了以下三年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1. 扎實進行水墨畫的基礎訓練。
2. 激發(fā)學生學習國畫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參與感和主動性。
3. 定期進行總結和評議,推動學生國畫的學習進程。
4.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藝術,熱愛生活與大自然。
教學內容:
1. 學習寫意花鳥畫。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鼓勵自我探索,同時進行適度臨摹,打破教材的束縛,掌握基本的構圖技巧。
2. 根據(jù)學生的能力,低年級和高年級進行分層練習,保證難度適中。
3. 新學習國畫的學生需重點掌握握筆姿勢:首先講解并示范正確的握筆方式,然后手把手指導學生練習,最后在作業(yè)中進行及時糾正,通過反復訓練,使孩子們能自然自如地握筆。要強化用筆的訓練:采用中峰、側峰、臥峰等不同的筆法,通過形象化的語言讓學生更易理解。比如:“中峰就像站直,臥峰就像在睡覺。”讓學生在紙上自由練習多種筆畫,再選擇一些學生喜愛的動植物進行鞏固性練習,比如荷花、櫻桃、金魚、蝦等。
4. 著重加強蘸墨技能訓練:許多學生在蘸墨時會出現(xiàn)干枯或渾濁的現(xiàn)象,這通常是因為對水的掌握不當。為此,我將采用講解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給予個別指導,確保孩子們掌握“用墨之妙,全在用水”的道理。通過觀察焦、濃、淡三種墨色,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不同墨色的變化,再進行動手實踐。
學生國畫班教學計劃 3篇
教學目的:
1、讓學生認識國畫的獨特魅力,了解其表現(xiàn)范圍及發(fā)展歷程。
2、提升學員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欣賞水平。
3、通過系統(tǒng)學習,使學員基本掌握國畫技法,具備臨摹和創(chuàng)作的能力。
教學要求:
1、了解國畫的基本工具及顏料特性,掌握選購與使用技巧。
2、掌握寫意花鳥畫的基本用筆、用墨、用色及用水的技能。
3、掌握花草的基本繪畫技法。
4、熟練掌握禽鳥、畜獸的繪畫技巧。
5、掌握蟲、魚、蔬、果的基礎表現(xiàn)技法。
教學方法:
1、結合學生特點,采用簡單易懂的教學方式,循序漸進,注重分段教學。
2、強調重點和難點,注重演示與輔導。
3、對作業(yè)進行及時點評,鞏固理論知識,增強審美能力。
4、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同學間的互相學習。
教學內容:
1、國畫工具與材料的介紹。
2、各類花卉的繪畫技巧,如荷花、牡丹、月季等。
3、花草的表現(xiàn)技法。
4、動物的繪畫技法,包括禽鳥和畜獸。
5、蟲、魚、以及蔬果的繪畫技法。
教學重點:
筆法與墨法的訓練。
教學難點:
構圖、造型和審美意識的提升。
教學實施安排:
(一)課前工具準備
1. 收集一些國畫大師的作品,供學生欣賞以提高審美能力。
2. 準備生宣紙、墨汁、毛筆(大小各一)、毛氈、調色盤以及筆洗等工具。
(二)教學課程安排
周次學習內容
第1周:執(zhí)筆方法與正確寫字姿勢
第2周:國畫基礎知識
第3周:理解藏鋒和露鋒的技巧
第4周:體驗墨與色彩的韻味
第5周:了解文房四寶的使用
第6周:學習國畫《枇杷》
第7周:學習國畫《壽桃》
第8周:學習國畫《櫻桃》
第9周:學習國畫《葫蘆》
第10周:學習國畫《柿子》
第11周:學習國畫《石榴》
第12周:學習國畫《白菜和蘑菇》
第13周:學習國畫《西瓜和葡萄》
第14周:學習國畫《荔枝》
第15周:學習國畫《絲瓜》
第16周:學習國畫《蘿卜》
第17周:學習國畫《南瓜和茄子》
第18周:學習國畫《竹筍和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