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實施方案3篇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旨在推動校本課程的建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課程目標。通過實踐—評估—開發(fā)的模式,鼓勵學生全面發(fā)展,弘揚人文精神與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課程內容涵蓋學校、家鄉(xiāng)、安全與環(huán)保等主題,特別注重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為確保課程實施,學校將組織教師學習新教育理念,建立激勵與評價機制,鼓勵教師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計劃中包括豐富的實踐活動和教學安排,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與家長的參與,致力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推動整體教育改革的落地。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1篇
一、指導思想:
本計劃旨在積極推進校本課程的建設,依據(j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指導思想,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課程觀及質量觀。通過充分發(fā)揮學校的資源優(yōu)勢,優(yōu)化課程結構,打造獨特的學校品牌,提升整體辦學水平。
二、課程目標:
1、采用實踐—評估—開發(fā)的模式,堅持“問題導向”即自下而上的政策,鼓勵全體學生參與,以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努力形成學校的教育特色。
2、弘揚對人格的尊重、承認差異、自我認知和自我約束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與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明確“尊重他人、認識自我、勤于實踐、善于合作”的校本課程目標。
3、以學校為依托,聯(lián)合外部資源,開發(fā)豐富多樣的課程,以供學生自主選擇。此舉集中體現(xiàn)“以學校為本”的理念,突出課程的開放性、民主性與參與性。
三、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主要分為學校篇、家鄉(xiāng)篇、育人篇、安全篇和環(huán)保篇。其中,三年級學生的重點學習內容為學校篇和家鄉(xiāng)篇。
四、主要措施:
1、新的教育理念引領實踐活動
組織教師系統(tǒng)學習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樹立全局性教育觀念,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運用新的教育理念。倡導十種新型教育觀念,包括教師觀、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課程觀、人才觀、教學方法觀、過程教學觀、教學手段觀及終身學習觀。學校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促進教師掌握新課程改革理念,增強新課改意識,及時獲取教育信息,開闊視野,找到差距,提升自我素質,確保地方及校本課程的有效開發(fā)與實施。
2、建立有效的激勵與評價機制,保障校本課程的實施。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為教師提供了廣泛的發(fā)揮與創(chuàng)造空間。為了充分挖掘每位教師的潛能,學校將采取多種形式及時進行表彰與激勵,特別是對具有教學及課程編寫能力的教師。需制定合理的校本課程評價標準,并將其與教師的綜合素質考核相結合,運用適當?shù)墓芾硎侄?,確保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使每位教師都真正成為校本課程的實施者。
五、具體課程安排:略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2篇
一、指導思想:
1、《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2、以促進我?!耙孕楸尽钡男1窘萄袨槟繕?,增強本教研組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充分展現(xiàn)教師教學的個性,深入開展校本課程研究,營造合作與探究的教研氛圍。
二、教學目標:
1、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以家鄉(xiāng)為切入點,讓學生了解并熱愛家鄉(xiāng),積極為家鄉(xiāng)發(fā)展出謀劃策,從小樹立建設家鄉(xiāng)的遠大理想。
2、增強綜合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潛能。
三、學情分析:
學生的認知范圍較為一般,知識面相對狹窄,因此加強相關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以便讓學生更加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
上學期,學生們對家鄉(xiāng)名勝的學習中,了解了名勝的由來,收集了歌頌名勝的詩歌,并真實記錄了游覽感受,培養(yǎng)了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和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
四、具體措施:
1、注意積累有關校本課程的資料,為學校課程改革積累寶貴經(jīng)驗。
2、全面收集和挖掘本地的各種資源,推動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
3、結合綜合與開發(fā),實現(xiàn)有效融合。
五、對教師的要求:
1、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
2、全力以赴上好每一節(jié)課,在課堂教學中深入思考,探索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方法,不斷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
六、個人業(yè)務學習安排:
1、熱心參與各類教研活動,積極參與討論與交流。
2、參與相關教研活動,努力學習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升課件制作能力,促進校本課程的有效教學。
3、深入研究教材與教育理論,借鑒他人的成功經(jīng)驗,以快速提升個人的教育教學水平。
4、利用課余時間,廣泛閱讀教育類期刊,搜集和篩選有價值的信息,以提高個人綜合素質。
七、實踐活動:
1、制作一份介紹家鄉(xiāng)的手抄報。
選擇自己最喜愛的家鄉(xiāng)景點,繪制或拍攝并附上一首相關的小詩,要求圖文并茂。
2、收集革命先烈的故事,舉辦一次讀書演講活動。
八、時間安排:
校本課程《可愛的家鄉(xiāng)》與《國學啟蒙》將隔周進行教學。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3篇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將繼續(xù)在校本課程的基礎上深化實施,力求讓校本課程更具實效性并加大推廣力度。致力于推動學生全面素質發(fā)展、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升以及新課程改革的全面落地,確保學校各項工作整體向前發(fā)展。我們將進一步豐富和優(yōu)化校本課程內容,鼓勵深入挖掘“課程資源”,并向各學科輻射,充分利用現(xiàn)有教師的專業(yè)特長,設計出更多有趣且富有意義的校本活動。在實施過程中,還需為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關注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鼓勵家長積極參與教育過程,尤其是在民族文化活動方面,爭取讓更多家長理解和支持我們的課程及學校的理念。
校本課程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本學期計劃組織更多的校外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融入社會。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會注重課程間的相互融合與協(xié)同配合,強化校本課程與其他科目之間的聯(lián)系,增強課程實施的整體效果。學校各部門間的人力物力資源整合也需得到重視與優(yōu)化。針對教師和學生的評估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本學期我們將積極探索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
二、主要工作:
1、民族體育項目要真正落實,確保民族體育項目納入體育課程。在全鎮(zhèn)范圍內普及的基礎上,加強訓練,確保每個小學建立能參與比賽的隊伍,并在春季運動會上設立綾球和推鐵環(huán)比賽項目。
2、民族音樂與舞蹈項目要定期開展年級展示與交流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表現(xiàn)欲望。希望其他學科教師及學生家長能夠參與展示活動,了解民族音樂與舞蹈在課堂上的成果,以便獲得他們更大的支持。學期內,在校內普及的基礎上,建立合唱、口風琴和舞蹈等課外小組。
3、民族采風項目要有章可循,開展主題活動,運用校本課程、品德課、綜合實踐課等,圍繞民族團結開展系列活動?;顒又?,教師需協(xié)助學生進行調查、采訪與實踐,記錄采風資料。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活動結束后及時給予表揚并評選最佳小組。
4、民族工藝項目中,在每個主題活動后進行及時評價,并在六一節(jié)時展出優(yōu)秀作品。對在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給予獎勵,并收集學生在活動中的感想與收獲,評出的優(yōu)秀作品可通過少先隊廣播站進行宣傳。
三、工作安排:
二月:
1、布置本學期的校本課程教學任務與課程安排。
2、組織校本課程教師的培訓與研討活動。
三月:
1、組建各類課外小組。
2、舉辦校本課程展示活動。
四月:
1、舉行第一屆風箏比賽。
2、開展清明節(jié)祭奠民族英雄的實踐活動。
3、舉辦民族體育項目綾球單項賽。
五月:
1、開展教學案例評選活動。
2、組織學生的校本日記評選活動。
3、籌備民族團結教育的校本展示活動。
六月:
1、利用慶祝“六一”活動,進行校本展示。
2、總結與反思本學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