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學計劃書3篇
高一下學期語文教學工作計劃旨在通過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與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計劃包括完成教本與讀本的教學任務,強調基礎知識鞏固與單元訓練,以提升學生考試表現(xiàn)。教學理念注重學生主體性,倡導民主、開放和人文化的教育方式。通過集體備課,支持新教師的成長,確保教學質量。必修課程中,將教本與讀本有效結合,深化對文體特點的理解,促進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作文教學則著重于分步驟訓練和自我反思,鼓勵學生參與批改與點評。整體教學安排涵蓋知識積累、閱讀理解、寫作能力提升與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以適應新課標要求,最終形成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
高一下學期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高一下學期語文教學工作安排
1.完成本學期的教本與讀本教學任務,確保課程內(nèi)容的順利推進;
2.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針對每個單元的訓練進行有效落實,努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考試表現(xiàn);
3.強化備課過程,通過集體備課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尤其是對新教師的指導與支持;
二、教學理念與指導思想
1.深入學習《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語文教學中不斷貫徹我校語文組的民主性、開放性及人文化教育理念,逐步推動這一理念的實施;
2.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汲取已有的教學經(jīng)驗,勇于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深化課堂閱讀的研究性,努力形成一整套與新課程標準相適應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并不斷進行完善。
三、教學活動安排
(一)必修課程
1.教本的教學
(1)根據(jù)合理性原則、單元組織原則、集體備課原則和改革創(chuàng)新原則,對必修課教本進行系統(tǒng)處理,按時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2)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
A.上半期完成第一、二、五單元,下半期完成第三、四、六單元。每個單元都指定中心發(fā)言人,負責組織一次“轉轉課”。
B.依據(jù)單元教學要求,強調不同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鼓勵模仿與創(chuàng)作。單元內(nèi)的各篇文章應聯(lián)系起來,進行綜合比較閱讀,以加深對文章與單元要點的理解。單元教學結束后,組織學生撰寫小結。
C.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形式,安排有針對性的自學任務,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深入研究文本,拓展課堂內(nèi)容,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并組織合作學習小組,促進學生間的互動與討論。
(3)教材備課安排
我們定期在每周四進行集體備課,每個單元的中心發(fā)言人需詳細分析本單元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并提出教材處理的建議。在全組備課中,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經(jīng)過充分討論,達成一致意見。
2.讀本的教學
依據(jù)教本與讀本結合的原則進行以下安排:
(1)課本與讀本的銜接:
教本(單元)——讀本(課文編號)
第一單元1―8(小說)
第二單元9―20(雜文)
第三單元21―31(說明文)
第四單元32―44(文藝論文及文化雜談)
第五單元45―55(古文1)
第六單元56―65(古文2)
名著與文化素養(yǎng):66―68;
語言運用、閱讀與寫作:69―79
(2)將讀本納入備課方案中。
在單元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本,也要充分考慮讀本的教學重點、難點及方法。
(3)讀本課文的處理方式:
以“讀”為主,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與討論;在讀本的閱讀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
以寫促讀,布置讀書筆記等寫作任務,以促進學生對讀本內(nèi)容的理解;
結合“研究性閱讀”開展“名著導讀”部分的教學;
在練習與檢測時,以讀本為素材,推動學生的讀本學習。
(二)作文教學
1.根據(jù)教材編排,完成“口語交際與寫作實踐”的訓練。
2.采用分步驟的寫作訓練,要求學生逐步提高,形成基本的語言修辭意識。
3.提升學生的考場作文寫作速度,要求在40分鐘內(nèi)完成700字左右的文章。
4.鼓勵學生參與作文的批改與點評,以提高批改效果。
5.作文教學重視講評,通過評析幫助學生明確得失和掌握寫作方法,鼓勵學生自我批改與反思。
6.鼓勵學生寫作后記,進行自我總結。
7.本學期計劃進行大作文8次,練筆10次。
(三)單元檢測
本學期安排4個單元檢測,命題分工如下:
1.第五單元檢測題命題人:游俊松
2.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命題人:羅曉暉
3.第六單元命題人待定;
4.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命題人:鄧惠鑫
(四)課時安排
1.整個學期為21周。按照18周授課(不包括放假及檢測考試時間),每周安排5課時,預計全期共90課時。單元檢測安排4個,計5課時。
2.具體安排如下:
教本:6單元共48課時
讀本:30課時
1—8單元:3課時
9—20單元:5課時
21—31單元:2課時
32—44單元:5課時
45—55單元:6課時
56—65單元:5課時
66—68單元:1課時
69—74單元:2課時
75—79單元:1課時
寫作:10課時
機動課時:2課
合計:90課時
高一下學期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 本期的主要任務
1. 完成本期教材和閱讀材料的教學安排;
2. 加強基礎知識的練習,落實單元訓練,努力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
3. 加強備課工作,通過集體備課促進新教師的成長;
二 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1.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逐步在語文教學中落實我校語文組倡導的民主、開放和人文化的教育理念;
2.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繼續(xù)推廣已有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新問題,探索新方法,將課堂研究性閱讀深入開展,力爭形成一套與新課標相適應的新課堂模式并不斷完善。
三 教學工作
(一)必修課
1.教本
(1) 針對必修課教本的處理,我們遵循合理有效原則、單元組織原則、集體備課原則和改革創(chuàng)新原則,確保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2) 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單元,后半期完成三、四、六單元。每個單元都要指定中心發(fā)言人,各中心發(fā)言人負責一堂“轉轉課”。
B.在教學中要突出各種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掌握關鍵知識點,并鼓勵他們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作。單元內(nèi)的各篇文章可以相互關聯(lián),進行比較閱讀研究,從而深化對文章及單元要點的理解。在每個單元教學結束時,應組織并指導學生完成單元小結。
C.鼓勵“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計劃性地引導學生自學,鼓勵他們自主研究課文;突出研究性學習特征,拓展課堂內(nèi)容,深化對課文的理解;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討論。
(3) 教材的備課
我們堅持每周四進行集體備課。每個單元的中心發(fā)言人需要詳細闡述本單元的重點、難點、疑點,并提出教材的處理意見。全備課組在聽取這些意見后互相發(fā)表看法,細致討論,最終達成共識。
2.讀本
根據(jù)教本與讀本的結合原則,做如下安排:
(1)課本、讀本銜接。
教本(單元) ———— 讀本(課文番號)
第一單元 1—8(小說)
第二單元 9—20(雜文)
第三單元 21—31(說明文)
第四單元 32—44(文藝論文與文化雜論)
第五單元 45—55(古文1)
第六單元 56—65(古文2)
名著與文化素養(yǎng):66—68;
語言運用、閱讀與寫作:69—79
(2)讀本納入備課計劃。
高一語文下學期教學計劃
在單元備課中,不僅要備教本,還要備讀本,整體考慮其教學的重點、難點和教學方法。
(3)讀本課文處理方法
——以“讀”為主,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和討論交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以寫促讀,布置讀書筆記寫作練習,有助于促進學生對讀本的理解;
——根據(jù)“研究性閱讀”實施讀本的“名著導讀”部分;
——在練習及檢測中使用讀本作為材料,促進學生的讀本學習。
(二)作文教學
1. 根據(jù)教材編寫體例,完成教本上的“口語交際與寫作實踐”訓練。
2. 寫作練習分步驟進行,要求學生逐步達標,形成基本的語言修辭意識。
3. 提高學生考場作文的完成速度,要求在40分鐘內(nèi)根據(jù)題目寫出約700字的文章。
4. 鼓勵學生參與作文的批改與點評,提高批改的實效性。
5. 作文教學重在講評,通過評講讓學生明白優(yōu)缺點,掌握方法,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批改。
6. 鼓勵學生在作文后寫進行自我反思。
7. 本期計劃進行大作文8次,練筆10次。
(三)單元檢測
本期計劃進行4個單元的檢測。命題分工如下:
1.第五單元檢測題命題人: 游俊松
2.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命題人:羅曉暉
3.第六單元命題人: 汪曉丹
4.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命題人:鄧惠鑫
(四)課時進度
1. 全期共21周,按授課18周(減去假期與檢測考試時間),每周5課時,共90課時(預計)。單元檢測4次,安排5課時。
2. 具體安排如下:
教本:8課時ⅹ6單元 48課時
讀本:30課時
1-8課 3課時
高一下學期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根據(jù)國家高中教育課程改革的總體要求,緊密圍繞《xx教學大綱》對高一下學期的教學定位,深入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需求,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確保所有學生具備必要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及探究能力,逐步形成全面的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養(yǎng),為他們未來的學習與個性化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應當作為學習的引導者與合作者,而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必須積極參與其中,從而為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tài)度以及掌握科學學習方法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負責兩個高一班級的語文教學,xx班有xx人,xx班有xx人。兩個班的語文成績整體偏低,學生的基礎普遍存在明顯不足,尤其是在閱讀理解、分析能力和對文章整體把握方面,令人擔憂。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除了全面強化對學生的督促外,如何有效打基礎、因材施教,探索講解與練習的結合方法,并提高教學效果,將是這一階段教學的重點任務。
三、教學目標
依照大綱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持續(xù)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1、重視知識的積累、感悟和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升現(xiàn)代文的閱讀能力,特別是增強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2、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著力提高學生對淺易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3、夯實基礎,強化寫作指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側重培養(yǎng)學生敘事文的寫作能力,確保思想健康、內(nèi)容豐富、主題鮮明、結構完整、語言流暢,同時帶有一定的抒情與描寫。
4、適度開展課外活動,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雙向互動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教材分析
新編教材以實現(xiàn)不同能力層次的目標為單位進行劃分,綜合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強調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在使用教材時,需要關注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tǒng)性,同時注重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的交替教學。
五、教材處理
當前的語文教材為實現(xiàn)不同能力層次目標,以“單元”為單位,側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等多個維度的編排,力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教學單元的整體性和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tǒng)性”,同時在“閱讀”部分與“寫作、口語”部分之間實現(xiàn)交替式(穿插)教學,以避免單一線性重復的教學方式,我采用如下方法處理高一年級的教材:
(1)將“閱讀鑒賞”單元與“表達交流”單元教學,以及作文教學相互結合。
每個“閱讀鑒賞”單元約兩周完成,講解后立即講解對應的“表達交流”知識點。作文教學則按“表達交流”知識點的順序進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完成xx篇,每xx周寫xx次大作文,每xx周要求學生撰寫xx篇周記。
(2)“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單元的教學集中開展。
為增強系統(tǒng)性并營造探究氛圍,“梳理探究”部分的教學安排在期末集中進行。而“名著導讀”的重點在于導讀,因此選擇適當時機很重要,可安排在早自習或晚自習時間進行,以避免專門占用課堂時間。
(3)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課程模式。
每個單元著重精講“教讀課”,以“課”為例,舉一反三,強調能力全程培養(yǎng),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力求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xiàn)“教,為了不教”的目標?!白宰x課”則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特色及學法指導,避免將“自讀”與“教讀”兩種課型簡單化處理。
六、方法和措施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尊重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不斷學習。
2、加強探究性閱讀教學與創(chuàng)造性作文教學的實踐與努力研究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及評價方式的改革,強化理論研究并付諸實踐。
3、每堂課都應貫徹民主、微笑、主體和練習四個原則。
4、注重誦讀,培養(yǎng)語感,重視理解詞句,應更準確把握文義。
5、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在充分熟讀和背誦的基礎上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及用法的相關知識和使用技巧。
6、作業(yè)做到一課一練,保證及時反饋。
7、加強對優(yōu)生和差生的輔導,特別是對學業(yè)較薄弱學生的支持。
8、重視作文教學,努力提升整體語文水平,探索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密切聯(lián)系社會生活,積極開發(fā)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文資源。
七、教學進度安排
時間|閱讀教學、寫作教學
1—2周:必修一一單元 觸動心靈的故事
3—4周:必修一二單元 選擇合適的敘事角度
5—6周:必修一三單元 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
7—8周:必修一四單元 描述事件的高潮
9—10周:朗讀比賽、期中復習、知識總結、期中考試
11—12周:必修二一單元 描寫自然之美
13—14周:必修二二單元 學習具體描寫技巧
15—16周:必修二三單元 學習抒情的手法
17—18周:必修二四單元 學習虛構寫作
19周—期末: 演講活動及梳理探究部分的教學、期末復習與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