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學期數學教學安排(通用5篇)
我們發(fā)現,數學不僅僅是數字的游戲,更是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與實踐能力的鍛煉。通過精心設計的課程內容,我們將幫助學生在理解基礎知識的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重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力求在知識傳授的培養(yǎng)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第1篇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35名學生,大部分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探索。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所提升,基礎知識掌握較為扎實,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學習能力。然而,也有個別學生基礎薄弱,對數學缺乏興趣,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作業(yè)完成情況欠佳,尤其在解決應用題時存在困難,導致整體成績不理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兼顧全體學生的需求,同時注重因材施教。
二、教學內容及分析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包括:小數的理解,小數的加減法與乘除法,識別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觀察物體,理解游戲的公平性,以及方程的基礎知識。
(一)數與代數領域
1、第一單元小數的認識與加減法。內容涵蓋小數的概念,小數加減法及其混合運算,以及小數加減法應用題。
2、第三單元小數乘法。涵蓋小數乘法的基本概念,計算方法及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問題。
3、第五單元小數除法。包括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積商的近似值估算,循環(huán)小數和四則混合運算的相關內容。
4、第七單元方程概念。涵蓋用字母表示數的方式,方程的基本認識,等式性質,以及用等式性質解簡單方程的能力。
(二)空間與圖形領域
1、第二單元圖形識別。復習已學過的幾何圖形,三角形的分類及其特征,三角形三個角的和為180度的性質,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進行簡單圖案的設計。
2、第四單元物體觀察。內容包括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并辨識不同視角下的圖像及其順序,理解同一景物在不同位置所呈現的圖像差異。
(三)統(tǒng)計與概率領域:第六單元游戲公平性。初步體驗等可能性,設計簡單且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
(四)綜合應用領域:本冊教材在每個單元中設置了現實性和趣味性兼具的應用題與實踐活動。安排了涉及數學、圖形和規(guī)律的專題活動,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五)整理與復習:包括整理與復習(第一部分)、整理與復習(第二部分),以及整體復習。
三、教學目標
1、拓展對小數的理解,將小數與分數的關系初步建立,進一步認識小數的意義。通過具體情境學習小數的加減法及其混合運算,運用小數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熟悉小數乘法和除法的概念,探索對應的計算方法,掌握小數乘法和除法技巧,逐步培養(yǎng)近似值的估算能力,并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讓學生初步明白用字母表示數的方式,認識方程和等式的基本性質,能夠利用等式性質解決簡單的方程。
4、通過分類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通過實踐,發(fā)現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的性質,及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規(guī)律,并能嘗試利用學過的圖形設計簡易圖案。
5、通過具體情境探索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了解在實際生活中求解近似值的必要性,培養(yǎng)估算意識,運用小數的四則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6、通過實際觀察,讓學生體驗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景物差異,能夠辨認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及其順序,理解觀察點的高低與遠近對圖像的影響。
7、通過游戲體驗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并設計簡單的公平游戲規(guī)則。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小數的理解及其加減乘除計算;圖形的分類知識。
教學難點:小數四則運算的掌握。
五、教學措施
1、強化學習目標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2、增強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培養(yǎng)空間思維能力。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創(chuàng)造豐富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解答疑難,發(fā)展個性特長。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靈活性與創(chuàng)新意識,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解決數學問題,體會和理解數學的意義。
5、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交流能力。
6、注重個別輔導,特別是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適當降低作業(yè)要求,努力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
六、教學課時安排
1、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12課時;
2、圖形認識:8課時;
3、小數乘法:10課時;
4、物體觀察:5課時;
5、小數除法:11課時;
6、游戲公平:3課時;
7、方程認識:9課時;
8、總復習:4課時。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第2篇
一、主要內容:
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綜合應用
二、教學要求
(一)數與代數
1、通過收集和觀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較大數,增強對學習更大數的認識,體會大數的實際應用;掌握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理解各單位之間的相互關系,能正確地讀和寫這些數;能夠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掌握用萬和億作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方法;認識近似數,能夠求得一個數的近似值,并能進行大數的估算。
2、理解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乘法計算方法,并能進行準確的計算,善于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夠運用不同方法對生活中的具體對象數量進行估算;掌握計算器的使用,能利用計算器探索數學規(guī)律。
3、理解兩位數的除法計算方法,并能夠進行準確計算;在實際場景中,理解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并能夠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經歷探索商的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運用所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理解中括號在計算中的作用,并能夠正確進行帶有中括號的三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4、能夠認識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并能用負數表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二)空間與圖形
1、能夠識別直線、線段和射線,并用字母表示它們;了解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夠使用三角尺繪制平行線和垂線,明白兩點可以確定一條直線,認識到兩點之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是最短的;理解平角和周角,能夠使用量角器量取或畫出指定度數的角。
2、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變換形成美麗圖形的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在方格紙上進行圖形變換的過程中,能夠描述平移或旋轉的過程。
3、在具體情境中,用坐標對來表示物體的位置;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方向和距離表示物體的位置。
(三)統(tǒng)計與概率
理解統(tǒng)計圖中每格代表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并進一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了解單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能夠將生活中的數據繪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并能夠通過折線統(tǒng)計圖預測事物變化的趨勢。
三、教學重難點:
“數與代數”中的“兩位數的除法”,乘法分配律,以及“生活中的負數”
“空間與圖形”中的“線與角”
四、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數學教學是一種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根據《標準》的要求與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學中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雖然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生動形象的素材以幫助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但隨著年級的升高,教材中數學知識的難度也在逐漸增加。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每位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建立信心是極其重要的。
(二)關注知識的形成、發(fā)展與應用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重要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新知識的來源及其解決的問題;對連續(xù)發(fā)展知識,應結合前一階段的內容進行對比,理解不同特點與聯系。
(三)提供獨立探索問題的機會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是本冊教材的重要目標,教師應在新授課和練習課中提供探索活動的機會。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特點,除了組織小組合作探究之外,還應適當安排個人獨立探索的機會,讓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并在之后開展小組討論。
(四)鼓勵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
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靈活使用教材。教材提供了一些教學案例和重要課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內容并進行反思,以不斷提升教學理念與方法,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fā)展。
五、課時安排
數與代數:42課時
空間與圖形:20課時
統(tǒng)計與概率:6課時
總復習:16課時
機動:10課時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第3篇
一、主要內容:
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綜合應用
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經歷在日常生活中對大數進行收集,感知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體驗大數的實際應用;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個單位之間的關系,并能夠正確讀寫;能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了解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方法;認識近似數,能夠求出一個數的近似值,并對大數進行估計。
2.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方法,并能夠進行正確計算,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用不同的方法對生活中具體事物的數量進行估計;熟練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guī)律。
3.理解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夠準確計算;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并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經歷探索商的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運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體會中括號在計算中的重要性,并能夠準確計算帶有中括號的三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4.認識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能夠用負數表示一些日?,F象。
(二)空間與圖形
1.能夠識別直線、線段和射線,并用字母表示;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夠用三角尺繪制平行線和垂線,知道兩點可以確定一條直線,兩點之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夠用量角器測量(繪制)指定度數的角。
2.經歷將一個簡單圖形經過變換制作成美麗圖形的過程,能夠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能夠在方格紙上進行圖形變換的操作,描述平移或旋轉的過程。
3.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表示物體的位置。
(三)統(tǒng)計與概率
理解統(tǒng)計圖中每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進一步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認識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能夠將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并能從中預測事物變化的趨勢。
三、教材分析
1、教學重難點:
在“數與代數”中重點關注“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乘法分配律,以及“生活中的負數”。
在“空間與圖形”中重點關注“線與角”。
2、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交往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根據《標準》的要求及本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雖然教材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豐富直觀的素材,以便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但隨著年級的升高,教材中所提及的數學知識難度逐漸增加。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每位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并樹立信心至關重要。
(二)關注知識形成、發(fā)展與應用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重要知識形成及發(fā)展的過程,讓學生感知新知識的來源及其解決的問題;對具連續(xù)性的知識,應結合前段內容進行比較,理解其各自的特點與聯系。
(三)提供獨立探索問題的機會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是本冊教材的重要目標。為此,在每單元的教學中,無論是新授課還是練習課,都應提供學生探究活動的機會。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特點,除了課內小組合作探究外,還應適當地安排個人獨立探索的機會,讓每位學生深入思考問題,之后再進行小組討論。
四、學生分析
本班共56名學生,其中男生30人,女生26人,人數較多給教學帶來一定壓力。本班在上學期數學考試成績?yōu)?0班中倒數第一,平均分及優(yōu)秀率和及格率均較低。班級紀律性和組織性較差,開學初應先整頓紀律,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課時安排及教學進度表
數與代數:46課時
空間與圖形:18課時
統(tǒng)計與概率:9課時
總復習:24課時
認識更大的數(10課時 1-3周)
線與角(8課時 4-6周)
走進大自然(2課時 第7周前兩節(jié))
乘法(9課時 7-10周)
整理與復習(一)(5課時 11周)
圖形的變換(3課時 12周)
除法(14課時 13-15周)
方向與位置(4課時 16周)
生活中的負數(4課時 17周)
整理與復習(二)(8課時 17-18周)
統(tǒng)計(4課時 19周)
數據告訴我(2課時 19周)
總復習(24課時 20-24周)
六、教學改進措施及注意事項
本學期采取及時考試與日日測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教材的操作性強特點,讓學生充分參與活動,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新知識,提升能力。結合實際情境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及應用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冊教材靈活多變,教學中教師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師教學用書中安排的教學案例、評價和重要研究課題,同時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并進行反思,不斷改進教學觀念與方法,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fā)展。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第4篇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從中學階段步入高年級,他們的思維方式正在從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轉變,對周圍事物的理解能力顯著提升。學生們能夠通過歸納和概括的方式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初步掌握了數學的基本知識,為本冊教材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經過三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小學階段的學習方法,與老師之間的關系也由陌生逐漸變得熟悉。絕大多數學生學習態(tài)度積極,熱愛數學,能夠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并初步學會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然而,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發(fā)展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二、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涵蓋的內容包括:億以內數字的讀寫;億以內的加法與減法;乘數和除數為三位數的乘法與除法;小數的初步認識;土地面積單位。通過學習,學生應能掌握十進制計數法,了解數的階級概念,能運用四舍五入法進行近似數的計算;能夠熟練進行多位數的加減筆算和簡單的口算;掌握三位數乘法與除法的筆算方法;理解小數的概念,能夠完成小數加減法的筆算和簡便口算;認識公頃及平方千米,并能進行基本的單位換算。在教學過程中,旨在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主動探求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并養(yǎng)成細致解題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第一單元億以內數的讀法與寫法的教學重點為億以內數的準確讀寫,而難點則為關于0的讀寫規(guī)則,以及如何將整萬和整億的數字用“萬”為單位進行轉換,求得近似數。
第二單元億以內的加法與減法的重點是理解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難點在于如何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來解決應用題,特別是加減法的口算與筆算的準確性。
第三單元中,乘數和除數為三位數的乘法與除法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與筆算能力,難點在于筆算除法中余數的處理,尤其是商中間或末尾為0的情況。關鍵在于對各個部分的深度理解和掌握。
第四單元中,小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重點是對一位和兩位小數的理解,難點在于小數數位表的運用,并對分數有初步的理解。
第五單元關于土地面積單位的重點是理解公頃和平方千米以及它們之間的換算,難點在于學生對公頃的概念,要求他們能夠想象出100個100平方米的土地面積,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項挑戰(zhàn)。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以形成對1公頃大小的直觀認知。
四、教學措施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
在基礎知識的教育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出發(fā),通過實物、教具或實際案例,幫助他們正確理解相關概念和性質,避免死記硬背。
2、加強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
要求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做到準確與迅速,同時注意方法的合理性與靈活性,合理安排練習,預防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
3、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直觀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中抽象出數學的概念和規(guī)律。
4、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活動的機會,使他們在不受教師固定觀念的限制下獲取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鼓勵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
五、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1 一、學習更大的數字
2 一、學習更大的數字
3 二、線與角的認識
4 二、線與角的認識
5 三、乘法與應用
6 國慶節(jié)活動
7 三、乘法的整理與復習(一)
8 四、圖形變換的探討
9 期中復習
10 期中考試
11 五、除法的學習
12 五、除法的深度學習
13 五、除法的實際應用
14 六、方向與位置的認識
15 七、生活中的負數
16 整理與復習(二)
17 八、統(tǒng)計的探索
18 總復習準備
19 期末復習
20 期末考試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第5篇
學生情況分析及改進提高措施: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四年級的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解與掌握。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良好,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較高,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學期改進措施如下:(一)創(chuàng)設豐富的數學學習情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二)強調學生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三)鼓勵多元化的問題解決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五)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幫助他們克服個體差異帶來的困難。
教材整體分析:
一、主要內容:
本冊為新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材,主要涵蓋以下七個單元的內容:(一)認識分數與小數;(二)圖形的特征;(三)乘法的意義與計算;(四)除法的初步探索;(五)應用題的解決策略;(六)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七)圖表與統(tǒng)計。
二、總體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了解分數與小數的基本概念,并能進行簡單的讀、寫和比較。能夠體會到分數和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圖形的觀察和分類,認識不同的幾何形狀,理解圖形的性質,并能用適當的工具進行測量和繪制。
3、掌握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乘法計算法則,能夠正確進行計算和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同時培養(yǎng)估算的能力。
4、在實際情境中,探索除法的基本意義及其計算方法,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問題,通過實踐加深對除法的理解。
5、通過實際操作,學習如何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數據,并能夠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理解數據與生活的關系。
6、學習如何通過圖表展示數據,能夠根據給出的數據繪制簡單的圖表,理解圖表所傳達的信息。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加強對分數與小數概念的理解,培養(yǎng)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運算規(guī)則,以及對數據的整理與分析能力。
四、教研專題:在數學課堂中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1 9、1——9、2 一、認識分數與小數
2 9、5——9、9 二、圖形的特征
3 9、12——9、16 三、乘法的意義與計算
4 9、19——9、23 四、除法的初步探索
5 9、26——9、30 五、應用題的解決策略
6 10、3——10、7 六、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7 10、10——10、14 七、圖表與統(tǒng)計
8 10、17——10、21 復習與鞏固
9 10、24——10、28 期中復習
10 10、31——11、4 期中考試
11 11、7——11、11 基礎知識的拓展
12 11、14——11、18 實踐活動:數學在生活中
13 11、21——11、25 期末復習
14 11、28——12、2 期末考試
以上的教學安排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