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學期語文教學安排計劃
七年級下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計劃基于對181班和182班學生的學情分析,前者表現(xiàn)出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積極性,后者則面臨學習習慣薄弱和目標不明確的問題。本學期將重點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確保語文考試的及格率。教材圍繞人與自我、社會和自然的主題編排,涵蓋散文、詩歌、名人故事等內容,并設計了多項綜合性學習活動,以延伸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學的重點在于提升散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寫作能力。具體教學活動包括識字與寫字、深入閱讀、寫作訓練以及組織文學活動,以促進學生的合作與探究能力。整體目標是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一、學情分析
在上一學期的語文學習中,181班的同學們表現(xiàn)出較強的學習積極性,良好的學習習慣初具雛形:
1、學生們對語文課程的理解與認知得到了顯著拓展;
2、他們敢于嘗試和探究,面對開放性問題時能提出獨特見解;
3、大多數(shù)學生對語文學科保持濃厚的興趣;
4、在課堂上有優(yōu)秀的同學積極發(fā)言,整體教學效果令人滿意。
然而,182班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明顯不足:
1、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習慣較為薄弱。
2、學習目標不明確,常常感到盲目。
3、缺乏主動性和合作探究的意識。
4、基礎薄弱,90分以上的優(yōu)秀生數(shù)量較少。
5、閱讀積累不夠,知識面較窄。
七年級的學生在經(jīng)歷了上學期的語文學習后,對語文的適應能力仍需進一步提升,學習方法尚不成熟,閱讀和寫作能力有待加強,但大部分同學的學習態(tài)度認真,學習氛圍濃厚。本學期,我計劃加大教學力度,努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提高語文考試的及格率,并爭取取得更優(yōu)異的成績。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圍繞語文與生活的關系進行編排,從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個主題進行單元組織。本冊書分為六個單元,主題分別為: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和動物。
第一單元為散文單元,主要篇目包括《傷仲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其中《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未選擇的路》為背誦篇目,《丑小鴨》為自讀篇目。
第二單元為散文詩單元,文章均歌頌祖國和表達愛國情懷,《最后一課》是重點篇目,《黃河頌》、《木蘭詩》為誦讀篇目,《土地的誓言》和《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則為自讀篇目。
第三單元以名人故事為主,《孫權勸學》和《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為重點講讀篇目,《鄧稼先》、《音樂巨人貝多芬》和《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為自讀篇目。
第四單元涉及文化生活的多樣性,《社戲》、《安塞腰鼓》為重點篇目,而《竹影》和《觀舞記》則為自讀篇目。
第五單元反映人類對自然的挑戰(zhàn),重點文章為《偉大的悲劇》,其他篇目為自讀。
第六單元也是聚焦自然,《貓》和《斑羚飛渡》為重點,自讀篇目其它。
綜合性學習活動設計有三個小型活動:成長的煩惱、我也追“星”、漫話探險,著重結合單元主題,旨在延伸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觀。三次大型活動分別是:黃河母親河、戲曲大舞臺、馬的世界,主要著眼于知識的積累。
本冊書末名著導讀推薦了高爾基的《童年》、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和法布爾的《昆蟲記》,這些書籍與課堂閱讀有密切聯(lián)系。課外古詩詞背誦部分選取十首古詩,讓學生通過誦讀加深文化積累。漢語知識部分側重實詞的認識。
三、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本冊語文教學的關鍵在于提升散文閱讀能力、關注語文學科的整體素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些都是本期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四、教學活動安排:
1、識字與寫字:
學習本冊的生字和新詞,確保積累與運用,繼續(xù)進行鋼筆楷書訓練,提升書寫水平。
2、閱讀:
①掌握課文整體內容,結合自身生活經(jīng)歷,深入領悟文中情感,學習寫作技巧。
②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揣摩精彩段落、關鍵詞句,掌握語言應用技巧。
③厘清作者思路,深入理解文中思想內容。
④通過理解課文與自身生活體驗結合,感受文中思想感情,積累優(yōu)美語言。
⑤快速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⑥在理解基礎上動用已有知識,結合生活體驗,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論點明確、言之有理。
⑦學習簡單文言文,通過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⑧自主閱讀名著《童年》和《昆蟲記》,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與習慣。
⑨背誦規(guī)定詩文,增強語言積累。
3、寫作:
根據(jù)六個單元的主題(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和動物)進行寫作訓練,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4、綜合性學習:
能夠自主組織文學活動,開展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和表達能力。